精彩在情节外

关于《炒鱿鱼面谈官》这本书,只能说它在恰当的时机,击中了读者的关心点。

如果把它当作恋爱小说来读,绝对的普通,主人公的形象性格讨喜,爱情来得轰轰烈烈,发展得也顺水顺风,语言文字也轻松不招人厌,但是也仅此而已,左右出不了席绢的路子。

但是如果当成职场小说来看,当中折射的人情百态,却的确既新鲜也有启发。何况整本书还就透着点单元式日剧(日漫)的范儿——主线剧情缓慢发展,其中每个段落则聚焦一个离职面谈的对象的故事,各种职业各种情况都有触及,这样的布置拿来改变电视剧,编剧可以省力不少。

当中有些职场,或者事业上的提点,放到“炒鱿鱼”的情境下来思考,更加的发人深省:

封底荐书的某位老总提到,被炒的人最大的损失就是自己不知道被炒的原因,而面谈官可以帮你做到这点——所以,作为职场人士,如果能够时不时的想想,如果老板要炒我,那会是为了什么呢?这样多半你是不会有这么一天的;

文中那句“越是无法分清上班和工作的区别的人,就越是可能成为被炒的对象。”颇有道理,的确见过没日没夜加班,但是做起事情来既缺乏方法也看不出成果的人;

而书末附上的一些日本网友的评论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一句,”为了炒掉一个员工,居然要调查这个人二十年的从业履历,职场如战场,一路小心为上。”

——在国内或者还并未做到如此的专业,但是这种类似信用度调查的事情确实真实存在的,见过一位应聘者,老板通过简历发现他曾和部门的一位同事在好多年前有共事的历史,于是询问情况发现当时一些不理想的情况,显然,直接就失去了机会。我们的领域是个非常小的圈子,无论是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甚至硅谷,一个人动不动就会发现自己的旧识,那么在每一份工作中的每一个处理,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个人的履历留下记录。这也要求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不光是经营这一份工作,服务这一个公司,而是在经营,塑造属于自己的职业人生——这个比起中国当前的银行信用体系还要严格和靠谱的多了,不该轻忽。

当然,这本书毕竟还是一本小说,当中的‘浪漫’的成分,涉及到有点玩世不恭的主人公的年轻时的理想的部分,甚至包括他在第一份工作当中,通过精确计算公司每个员工的平均绩效的结果,精密控制自己的营业额,保持在平均水平之后就悠哉游哉的做法,都是很有点‘赛博朋克’的潇洒劲,这也难怪能兼具不错的口碑和销量了。

或者说,小说家也许本来就该扣紧时代的脉搏,同时摸透读者的喜好,这样才至少可以保证商业上的成功吧?

12 Sep 2009 , 写于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