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星汉天空下的牧云笙

记得马伯庸曾经一篇文章里面写到过,就电影名字而言,国外的风气向来就是简单明了、淳朴直白,相形下,国内的翻译,往往极尽绚丽之事,有时添彩,当然有时也会坏事。

今何在也许深喑其中之道。 Odyssey of Kant——康德传奇,这个英文名字,平平的就为《若星汉天空》抹上了层古朴的色彩。今何在不枉被人称一声今大,单单这个名字,就透露出那么一点不凡。

《若星汉天空》,算是老书一本了。还在学校的时候,科幻世界上那些不遗余力的封底广告,直到现在,还仿佛在目。它也的确有着无愧今何在‘腕’级写手的宏大结构。

一个立志成为圣骑士的少年,莫名其妙的被来自未来时空的两个少女纠缠,一个是人类的女法师,一个是魔族的女战士,这时他才得知自己竟然命中注定虽然能够成为人类最伟大的圣骑士,然而最终却会蜕变为人人惧恨的魔王,并且倒在伟大法师的古咒下。他痛恨这样的命运,于是在逃避和挣扎,甚至甘愿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只希望可以作回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可惜,命运这物事,如同绑缚在一个巨大的齿轮之上,缓慢,但是却带有不可逆转的权威,康德终于被慢慢的碾压。他的体质变成了非人非魔的亡灵,终日只能躲藏在巨大的盔甲之下;他开始带着戏谑的想法来随着命运漂浮,这波浪将他推倒了光荣的顶峰,成为了所谓的伟大的圣骑;他被迫启用魔兽来作为抵抗即将冲出地面的魔族军队的手段;他为了两族的生存,秘密和魔王达成了共存的协议。

于是命运终于把他推到了全书起始就写到的结局。作为不被人理解、妖魔化了的圣骑士,和建筑一起,在传说中的古卷系法术攻击下化作了灰烬——然而,与历史相悖的变化也悄悄的产生了,魔族战争就将正式拉开;孕育了魔王之力,然而由于云迪的爱心而拥有善的意识的康德之子,即将出世;而康德,竟然也恢复了他少年的身份,躲藏在骑士学院的学生当中。

《若星汉天空》的第一部就这样结束了。

从结构而言,可谓善始善终。可惜,未必还有第二部。

魔族战争、背负了同样曲折命运,与人类互相仇视误解的魔族设定,这一点有不少的作品做的同样出色,甚至更有新意,《紫川》《异人傲世录》,等等;超越时空的救赎与恩怨,这个的渊源就来得更广了。《若星汉天空》作为前提和基线的诸因素里,着实缺乏真正让人动心的东西。

然后,还有那挣扎在自己毫不愿意的命运之下的少年形象。

那,多像是牧云笙啊。有时候写书,尤其是针对某一类型的作者而言,会不由自主的想要表达骨子里面有着同一性的命题。

今何在的书里的主人公,也许或多或少都带着这样的影子——挣扎在自己既定的命运和责任之下,无奈的反抗、逃避、最终为了自己所珍视的东西,哪怕将负天下,也不得不踏入自己的命运之河。

还记得读《美人如玉剑如虹》,牧云笙这个文弱的书生天子,空有天下第一画师的盛名,却无奈的处在‘亡国之君’的尴尬位置上,他也只有挣扎、逃避——直到最后,终于拔出了预言中会导致天下大乱的君王之剑,开启了《海上牧云记》后续更宏大的篇章——当然,后续如何都还尚未可知。

然而,我还是更喜欢这未完成的《海上牧云记》。其一,它是未完成的,能给我的想象自然就更为广阔;其二,还是这纯粹的中国感觉、中国文字,今何在把握得更好一些。

就文笔而言,我一直很挑剔。坦白讲,《若星汉天空》的文笔,让我有些失望。 今何在心气必然是高的,他想试试这类似纯粹西方奇幻的作品,然而,风格把握能力却稍显不足,类翻译的文体里面会时不时杂进一些不那么纯粹的句子,诸如“达克召武也算是一员骁将,心惊之余大喊一声,使出狂暴战士的咆哮术,手中的长矛猛刺出去,举起全部力量,只求一击即中。”,这样的句子不可谓不流畅,可惜,或者是我对今何在期望过高,当时就让我想起了水浒,把书则放下了半晌。对他这个级别的创作者来说,这样的现象,自然有些失望。

但是,就书言书,《若星汉》始终还是部水准以上的作品。我喜欢它末尾的一句,它充分具备了作为全文结尾的意义:

此刻的少女云迪,正浑然不知未来她将经历什么……这片大地上,战争正如火燎地图一般延展开来。魔族在为生存疯狂地行军,精灵们向树顶的苍天祈祷,沼泽中,一个顽强生命等待着冲破污泥。基洛岗城外,飞龙军的百千火芒飞划过天空,人们能看见它们在空中飞行的轨迹。

人生不过也是匆匆划过天空的一支箭,而无数人奔向他们终点的历程,就汇成了恢弘壮观的奇景。

11 Mar 2006 , 写于 国信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