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阅读

六本书我读了五年,单单最后一本大结局,我也读了接近两个月。这对不求甚解的我来说并不是寻常的事情。接下来的闲聊会肆意剧透,请谨慎阅读。

清明上河图密码六本,每一本都是大部头,与其说是典型的悬疑推理,不如说更是为清明上河图里的芸芸众生立传,用最费力和最难的方法,给北宋亡国的末世留下一副全景的图画;它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此。人物、事件极其繁多、庞杂,犬牙交错,加上每部每章中多视角多人物切换的叙事方法,加上毕竟是推理题材,各类线索诡计说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那是一点也不夸张,皇皇六部下来,即使一气呵成,想厘清各种剧情已经难上加难,更不用说,还要跟上作者节奏来进行推理的智力比拼了,何况,严格说起来,如果用纯粹的推理小说要求来检视作品,六部里头的各种诡计和推断,虽然不能说差,可是,至少个人认为谈不上惊艳;如此种种,等到五年之后,我拿到第六本(题外话,还是买的作者签名本)刚刚翻开第一页,慢慢读了一会儿,就灰溜溜的放回书架,又去取出了第一本再看一遍——很简单,在作者脑海里也许算是前后连贯的思路和记忆,对于我这个记性平平的普通读者来说,早已经淡薄了许多,而作为收线的第六部,其实和前面五本相对独立的故事不同,是高度绑定以及依赖前作内容甚至是细节的总破题,如果完全不记得前面的作品,读起来就会大有懵懵懂懂的隔阂感。再考虑到5本同样砖头一样的前作,清明上河图密码这套书,还真是颇为独特的「对老读者不友好」了,我倒是羡慕起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系列,可以借全书完本来从头阅读的新读者们了。

可是,假如抛开这种由于追随更新带来的不断续阅读(以及当下对于大长篇作品阅读的畏难感),第六本的出现,对我来说,才终于让我放下了担心烂尾的心,作者的整个创作思路在终篇完美收束,我们也大可放心的相信这系列皇皇巨著的确是从一开始就有着完备的大纲,哪怕前面五本里偶尔有些别扭硬拗的地方,其实恰恰是为了服务于最后这个早已经在作者脑海里酝酿好的结局的。讼绝对应士(高丽)、牙绝对应商(西夏)、斗绝对应兵(方腊)、作绝对应工(辽)、相绝对应农(金),五绝汇合对应帝(宋),然后六方博弈最后结尾在了不自量力自取灭亡的王朝末世,活跃在六本书里的芸芸众生,最终都尽被投入了靖康之辱的灾难里;这样恢弘(而且居然完成度尚可)的构思,还在乎什么诡计精不精妙?对应这样的创作主题,推理的诡计早已经不是关注的重点,反而是争议较多看似琐碎而走心,对于北宋众生相的事无巨细的描写。和很多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作者在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的考察,绝对已经超出了仅仅为一部通俗小说剧情服务的程度和用心,除了用逼真详尽的生活细节来让读者觉得小说人物可信、可代入之外,他甚至更想靠这些细节来折射出一个泱泱大国、富庶王朝是怎样从根子上烂掉而轰然倒塌,这种志向何其宏大!尽管第六部里收束速度同前面比起来,能感觉出有点「赶大纲」的意思在,但是如同我前面说到的,完成度也相当不错,这几乎是个奇迹。

从第四本开始,我就很清楚的意识到,最后一本一定是会收束在靖康之辱,所以,当2019年还在等待第六本的时候,我就去读了《汴京之围》,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很正确,这也是一本透过当时的细节去剖析描写靖康之辱前后众生相的好书,当然,它更为写实,所出多据史料,但是反而这样更能体现出清明上河图密码的难得之处——两部书并读,几乎没有违和之处,他们都不是那种宏大或者干瘪的教科书式的叙事,而是带着悲天悯人的眼神,透过当时乱世里哀恸的靖康众生来写出了对亡国的不甘不解和愤懑;清明上河图密码里百数的人物角色,在生老病死、爱恨离别、五蕴具炽中苦苦挣扎,但是却多半毁在在王朝覆灭的烈焰中;汴京之围的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众生,在城破之后,皆如同蝼蚁,美好的毁灭了,高贵的侮辱了,一切原有的价值都崩溃和颠覆了——读了这些,为政者自当自醒自警,而普通人呢?就清明上河图密码本身而言,因其宏大,倒真是可见儒释道三味掺杂的意思了,所谓少年学儒入世,中年学道放下,老年学佛超脱,信夫,虽然清明上河图密码可能究竟不该过分拔高,但是如果只是用「国产推理小说巨作」这个框框去度量它,未尝还是有点偏了。

23 Feb 2020 , 写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