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八骏图》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iClaud(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934825/

原是去青岛出差前特意买来重温的。甚至书本还陪我去了青岛沈从文故居门前,仪式感十足。更不用说这个版本已经是北岳之后目前性价比最高的版本。

零碎读过集子里所有的篇章,但是记忆却大多模糊,摩挲纸张重读,收获还是很大的。

《八骏图》本身的好,恰在沈从文开始有意识的揣摩甚至「塑造」复杂心理动机的人物和自身特有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早期过程中,很成功的一次尝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说所描写的人物是城市知识分子,这一并非属于他「标签」中乡土作家领域的范畴。所以即使在很多大众认识里,并非是那种耳熟能详的名作,但是却实实在在是他的代表作。

同样在集子里的几个短篇,如果说有什么共性,至少在这个《八骏图》选本里,留下的多是都市(或至少乡镇)人物故事速写。

而对比下,这本书后半本的《短篇选》则似乎更偏向传统认识中的沈从文,当然也因为选自他偏早期的《从文小说习作》。当中多篇都是各类关于沈从文的论文或者著述中出镜率很高的名作。

《柏子》中的水手和妓女,不带丝毫污秽感;

《丈夫》里对那种奇异病态情势下个人心理如此精细、客观而平视(尤其难得)的描绘,已经不仅关乎技巧,而是事关天赋了;

《夫妇》对农村彼时心态(扩大而言,国民性)把握之准,立意之大(善),也在人不由赞同把沈从文与彼时鲁迅并称的「乡土作家」似乎也不是那么的违和。不熟悉的人,往往会刻板的把沈从文目为只重「美」与自我「神庙」的云上之人,但是只有通过他的作品和一些「幼稚」的言论、政论,才能体会到他以笔济世的拳拳之心。

《黑夜》描写的是和《过岭者》非常相近的故事。革命者所对抗的「魔鬼」并未实写,对主人公的「党」也同样点到为止,写于1932年的作品,出发点是纪念黄埔毕业的旧友,其中的死亡并不稀奇,反倒是革命者之间的以命相托、不惧牺牲,和由信念而来(虽然未直接阐述究竟信念为何)的无私无畏,具备着最淳朴和澎湃的动人力量;如果沈从文真的写起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文学」,只要能过自己那关,何愁不成?联想起他在《记丁玲》(及续)中的态度:对热情革命者本人/个体的肯定、怜惜,与对「组织」(毋宁说是放弃个体思考的环境土壤)始终心存疑虑。

这种态度(矛盾)恐怕也贯串他一生始终,并造就了他的命运。

 

03 Feb 2019 , 写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