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笔记·闵公

庄公之后,一片乒荒马乱中,年不过八岁(最多)的闵公被匆匆扶上了国君的位置。饶是庄公一生英明,身后的事情却也由不得他了。

年幼登位的闵公,短短两年的执政时间里,不妨假定其实更多的不过是身后的阴谋家们意志的体现罢了;如果不理清楚三兄弟的一番波折,对阅读闵公这两年记载中很多语焉不详的细节,恐怕也根本摸不着头脑:

三桓兄弟,庆父、叔牙、季友,在庄公三十二年的记载开始,曾被庄公私下询问身后继承人的推荐。

叔牙最为耿直,力推庆父;季友则表示全力扶持侄子子般——庄公有没有问过庆父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他还是个体面人,并没有太过激的表现,只是淡淡地把叔牙的答复告诉了季友。剩下的事情,自然季友就帮他办了:他居然以庄公的名义把叔牙逼迫服毒而死。庄公死后,他也的确按照自己承诺的力挺子般做了国君。

但是,和庄公夫人哀姜私通的庆父,则有意扶持哀姜的娣子(叔姜之子),直接安排刺杀了子般,导致季友立马逃出鲁国——不过闵公即位之后,立刻向会盟的齐桓公请求接回了季友,还非常有诚意的“次之于郎”(在路上亲自等待迎接),左传里认为记载这一段是“嘉之也”;可我认为,当时八岁的闵公,做出这样的举动,其实就是来自齐桓公的背后指点,而且也是察觉到了背后的危机:他毕竟不是哀姜的亲生儿子,而庆父的勃勃野心未必就会满足,只有迎回同样有手腕有资历的季友,才有可能实现平衡。这一步走得相当漂亮。更与后面来访的仲孙对他振聋发聩的告诫前后呼应: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可是,齐桓公的风格是不搞政治暗杀那一套的,所以仲孙又告诫说:

不弃周礼,则不能去

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他真的算是努力向这个八岁的孩子传授霸王之道了,可惜天不假时,抑或他们低估了庆父的下限,更可能是因为庆父不满季友归国钳制了他的权势,他打算干掉闵公自己亲自上位了。国内的暗流涌动的情况,很可能也是庄公的原本三年之期的吉禘之礼被提前举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这依然没有改变三个月后,闵公这个不到9岁的孩子被弑杀的命运。

之后,又是熟练的跑路:季友带着僖公跑到邾,庆父自己逃到了莒(知情人哀姜也跑到了邾而不是莒,这也略微费解)——而僖公在齐桓公的支持下迅速回国、即位、向莒要回了庆父,导致政变成功的庆父反而变成了输家。而齐国做另外一件体面事情就是,齐桓公得知了哀姜和庆父的奸情以及内情后,鸩杀了哀姜。所以,春秋乱世,能够正确判断大局是多么困难,庆父作乱之前,一定也是做过各种推演,谁知竟完全押错了宝,硬要说,也许真的庆父理解不了齐桓公的王道而导致了错估,他们不是一路人。

庆父的末路至少并不猥琐。当年读公羊谷梁,我也被这一段深深打动。我想象着一世枭雄的庆父,忐忑等待着前去请罪求赦的公子鱼的归来,老眼昏花的他,并不能看清暮色将至时的远远来人,可是,公子鱼撕心裂肺边走边哭的哭声却随着夜晚的风传到了他耳边,他嗫喏地告诉身边同样忐忑不安的随从:”奚斯之声也(这是公子鱼的声音呀)“,这一刻,他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于是,他选择了自杀而亡。是为了避免受辱?是为了给自己的随从一条体面的生路?但是,至少他有为他恸哭的公子鱼,他有果断选择自缢的勇气,就足以让人微微沉默,不出恶言了。

而季友终于在这几人中赢到了最后,毋宁说,活到了最后,也总算是可以符合左传应景的给他配上的‘怪力乱神’的卜筮之语:“同复于父,敬如君所”了。

闵公的两年,当然对鲁国来说是混乱的两年,齐桓公也没少操心。可是,对于已经成为天下方伯的他来说,真正的挑战和危机却并不是鲁国的家事。一场狄人从北向南的入侵,席卷了邢、卫、波及了郑,这一场让邢、卫灭国的大乱规模,是春秋开篇以来鲜有的。

用卫国做切入点是如此的典型:国君昏聩(“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纲常混乱(齐僖公真不是人,让卫侯的儿子去诱奸自己的女儿,生了一群子女),然后在外族入侵面前一战即溃,虽然有有勇有谋的人涌现,但是再战再溃,而卫公本人也被“尽食其肉,独舍其肝”,而当宋桓公接到了从卫国逃出的卫人时,全国只剩下了区区七百三十人。没有逃出来的人的命运,让人不忍多想——所谓灭国之战,其惨痛残忍不是和平年代的人可以轻易想象的。而一路灭掉了邢、卫两国的狄人甚至让隔河相望的郑国也瑟瑟发抖,可谓震动中华。这种情况下,齐桓公站了出来,派兵救邢,派人护卫,送军火,送配给;划定新的地区,迁邢于夷仪,封卫于楚丘,所谓“邢迁如归,卫国忘亡”,这才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方伯之风。

所以春秋初年,虽然有鲁庄公之后的这场涉及兄弟囿墙,家族相杀的乱局;有晋献公与太子申生之间在群臣讨论下的涉及人性、信任、猜疑的父子拉扯(这也是闵公这两年的记载中占了非常大篇幅的部分)的纠结;更有因为这些上层争斗而带来,却往往在史书中忽略的普通人群所遭受的苦难,但是,齐桓公这样的存在,至少为这个周王朝已经慢慢褪色的时代带来了一缕光,也为“春秋五霸”立下了一个相当高的标准。

而也是在这里,齐桓公掷地有声的说出《春秋》中纲领性的话: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11 Jun 2024 , 写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