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刚开始读《魔法师》的时候,我就发过感慨,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所谓传统的奇幻作品。
半本《学徒》读下来,就总有点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时光之轮》 ,《圣石传说》等等等等。
但是看完以后,当然会发现这里头必然蕴涵着不同于他人的东西,否则也不至于被看做是可以跻身经典的作品。
这里聊聊的就是读罢之后,对于那些不同点的小小感触了。
首先,时空缝隙的概念引入,为了多重世界间的互动和更多而精彩的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在上下两部的故事里,两个有着不同的文化的世界间的冲突,已经带来了颇有意思的可读性,不晓得作者在后续那么多的时空缝隙的作品里有没有做过更疯狂的额展开呢?这样设定带来的意趣,其实某种程度上和科幻小说里出现的异星球探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想要说说的是,簇朗尼人的世界,明显是取材于日本文化,相比时光之轮里同样借鉴了东方文化的做法,《魔法师》里描述的这个世界里的世界观,文化,政治体制和习俗,显然更加贴近日本的真实,读着读着,不由会心。
然后是作者对于故事的处理上也有着独特的地方——和它的几个同样有名的类似作品相比,《魔法师》中对于故事高潮的安排,可谓独具特色。
它的高潮绝不是出现在所谓的最后主角和大魔王的战斗,也不是在世界毁灭一秒钟之前的力挽狂澜;它的高潮其实是出现在主人公的几次个人成长的关键点上。
仔细回忆一下,真正可以感觉到作者的笔触和情绪开始澎湃的瞬间其实仅仅就是发生在帕格和托马斯的几次重大的转折点上:帕格初次发现自己的魔法潜力;他在彼端世界的魔法历练成功;他在角斗场觉醒并且决定返回美凯米亚;对托马斯来说,他死里逃生见到巨龙,天人交战最终没有泯灭本性……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并不是主人公在和什么特别的对手在作战,恰恰相反,多半是和自己的战斗。
所以,有意思的就在这里,整本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魔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决战,这样构筑的故事却依然可以让人读的下去,除了作者笔法老练,人物群像塑造不流于泛泛的‘老一辈’奇幻作家的扎实底子以外,我看来,更重要的是作者从立意开始,本来想写的就是关于自我的内心斗争,成长的故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着墨略多的人物,在书里都经会或多或少的有着成长和内心斗争而造成的心灵的变化,可喜的是,也许这是‘老一辈’的习惯吧?故事总的来说还是向着光明而去的。
这样的作品显然是耐读的,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读到中后端,缺少情节上刻意的波澜起伏,对读者的抓取力有明显的减弱,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正如……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