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赤壁》。观影群众如想象中多,却又稍稍超出预期。赶早场的我们破天荒的只买到了靠边的座位上。看吴宇森的蛰伏之作,是很重要的念想;想一出这么些年来,越来越不堪入目的国产”大片”的恶气,是更重要的驱动力。
那 些所谓笑点,开映之前就被媒体炒烂了,等到看时,才发觉,媒体自有媒体的无耻之处。有些正常台词,稍加改动,例如那个著名的”多吃一碗”,等到看时,不过 是”你多吃一点吧,东吴的路很远”,满自然的一句台词,数字之谬却平添荒诞;而诸葛亮的”冷静”、”略懂”的诙谐,换个角度,却正是导演求新之处,实在没 有什么可诟病的地方。
当然,有些处理的确有点生硬。人物过度脸谱化,所有人里,也许除了那个大家似乎评价都不高的孙权,角色上还有点层次 (我个人认为张震这次还是可圈可点的),其余的人,忠奸分明,虽然人物易立,却不容易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刘备方处理得过于主旋律了,这种处理很久已经不 见,虽然一看有点怀念诸如《大决战》的怀旧感,但是,终究偶尔会有点肉麻;重头戏八卦阵的场面处理调度很不错,但是根本的想法上很幼稚,特别是把武将一个 一个放出去抵挡一片人的想法,实在太”无双”了……都是遗憾的地方。
不过,它让我很认真的看完了140分钟的电影;看完之后,开始强烈期 待下集;不管史实如何,孙为尊严、周为吾土吾民、刘为汉室江山、诸葛为知遇之主共抗强曹,这个故事,吴导叙述得全须全尾,点缀着新意和诚意;几处大场面的 处理,有着华语片以前鲜见的史诗感,能够唤起观者的共鸣和感概;演员上,胡军形象原本让人担忧却意外的用气势成功演绎出赵云、金城武的造型到演绎意外和我 心目中的诸葛亮丝丝入扣、张震从形象到气质和当时场景下的孙权更是难得的绝配(其他演员,不过不失,没有演砸的、但是也没有特别的惊喜——个人以为)。
把它当艺术片看,自然是扯了;但是至少,作为一部商业大片,《赤壁》的境界比起从前那些华语大片高了不止一点半点。而且,单以票房论,我认为收回成本,对于《赤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记得看完之后,一个问题让我苦思不得,那一段被称为雷语的台词:
……它出生在荆楚,就该有个荆楚的名字……呃,我们叫它萌萌好么….
为什么?我必须承认,我当时被击中了。
遍搜网络,有人这样解读:
《礼记·月令》中有记载:”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这里的”萌”,指的正是带刺的直条灌木,比喻刚直挺拔的草木的意思……”荆”在《说文》里是这么注解的:荆,又名楚,楚木也。指的也是”带刺的灌木”……
当年郑玄(孔子的弟子,其后世封为朐山侯)曾经给《礼记·月令》这段话做过注解:”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周瑜给小马取名叫”萌萌”,含义深远,意思是荆楚的马是”萌”的,也就是”直”的,不会”句”于曹操(委屈于曹操之意)。
只是解读而已,并不知道吴导究竟是怎么想的——然而若这是真实的想法,或许也是赤壁的缩影,众人走进影院看片、走出影院骂娘,痛快是痛快了。可有几人能够体 会这漫长拍摄中,吴宇森左支右绌,竭力想表达的东西?能有更多的解释的话,这一句仓猝的台词也许本不至于成为”雷语”,但是,谁又知道,导演已经不得不剪 去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内容呢?
借用一个评论《赤壁》的标题:
在这样囧然的时代,吴宇森的三国情怀谁还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