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武器」对于古龙来说,是创新式的尝试,这么一组短小精干的寓言故事,每一个都有一个鲜明、直接的主题,而古龙按照武侠小说的叙事技巧铺陈的故事本身,却又不脱离一般武侠小说阅读的审美习惯和阅读期望——换而言之,虽然有时候会觉得「说教意味」明显,但是古龙到底还是没把「七种武器」写成「心灵鸡汤」——原因何在?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孔雀翎」是一个好的分析对象。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我看来,「孔雀翎」本身并没有做到像「长生剑」那样挥洒自如,而它的情节转折、描写引导等等,斧凿痕迹较为明显。但是反而这样,更方便读者在把握主题的同时,可以更加轻松的(或者自以为)体会到创作者的思路和手法。
叛离组织的杀手,在爱情以及平静生活中消磨了斗志和自信,面对生死关头的决斗,最后依靠一柄暗器之王「孔雀翎」带来的强大自信,找回了自我,在没有动用暗器的情况下,轻松战胜了对手,但是当他为自己不慎丢失了朋友借予的「孔雀翎」而痛悔时,才得知这其实是一柄仿造的赝品,帮助他战胜对手的,是他的自信——最后,为了这个秘密,他坦然就死。
这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
真正的胜利,并不是你能用武器争取的,那一定要用你的信心。
无论多可怕的武器,也比不上人类的信心。
所以我说的第二种武器,并不是孔雀翎,而是信心!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绝佳的「心灵鸡汤」式的故事,发人深省,从另一方面来说,一旦操作不当,就会流于恶俗。
古龙的创作,受到日本的剑客小说影响极大,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吉川英治就不用说了。单单「孔雀翎」的整个故事的节奏和排布,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到藤泽周平的影子。藤泽式的故事,最吸引我的部分就是武士们蛰伏于日常生活的那种隐忍、恬淡、感于平凡的温馨感同最终拔剑而起的爆发和血性之间强烈的、戏剧性的对比——正是这种对比造就了藤泽周平众多的经典,而这也恰恰是「孔雀翎」的精华所在。
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最大的敌人莫过于明显的说教和人为雕塑的痕迹(即使,我们明明知道这个武侠故事不可能真实存在),而让它具有可以自洽的真实性和说服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写出让人信服的人物来。
「孔雀翎」在人物塑造上,其实并不那么出色,出场的主角配角脸谱化明显,「纸片人」的特点放在狄更斯的抨击者眼中也会分外的惹眼。不过,考虑到篇幅的长短,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立」起这众多的人物和场景,对于塑造立体人物向来并不特别擅长的古龙来说,采取这样的方法也的确有他的道理。
同时,他的才华在于,虽然杂芜颇多,但是,该对人物着力的地方,他确确实实的下了功夫:小武和高立的浪子情怀、高立和双双之间奇特而真挚的感情、成家之后高立对平凡生活的满足和眷恋、面临生死大敌的动摇和无助——直到最后,重获自信后的神采飞扬,这几个点,纵然力度和火候上有可商榷的地方,但是「大节不失」,这就足以让这部作品靠着在武侠小说中显得新奇的构思(当然,放在「心灵鸡汤」界当然就是陈词老调了)显得卓尔不群。
在此之外,古龙再加上他独特的「散文体」和「语录体」点缀行文之中,当中不乏可以被摘抄下来的佳句,特别是「孔雀翎」中对浪子、友情的种种感叹,堪称古龙作品商标式的母题,作为古龙的书迷,每每读到都会唏嘘不已。
若认为酒只不过是种可以令人快乐的液体,你就错了。
你若问我,酒是什么呢?
那么我告诉你:
酒是种壳子,就像是蜗牛背上的壳子,可以让你逃避进去。
那么就算有别人要一脚踩下来,你也看不见了。
这些没有根的浪子们,有谁能了解你们的情感,谁能知道你们的痛苦?
除了偶然在窑子里痛醉一场,你们还有什么别的发泄?
幸好你们想笑的时候还能笑,想哭的时候还能哭。
所以你们还活着。
而作为系列第二作的「孔雀翎」,对上承接并继续讲述了「长生剑」中种种冲突之源的孔雀翎的故事,对下,则是进一步的强调和细化了作为整个系列故事最大黑手和背景的「青龙会」的强大和无所不在,读到这里,普通读者还会忍得住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么?
而孔雀翎这种神秘、华美的暗器,和「离别钩」一样,已经成为「七种武器」这个系列中最具知名度的武器,其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越了这个系列本身,不能不说古龙诗意的描写和天才的想象力居功甚伟,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