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28年7月,是时沈从文26岁,初到上海。
总体感受:的确是沈从文创作风格转向成熟的时期,作品的文笔,收放,布局都已经相当自如,而创作对象主要集中在对军伍生涯的回忆、对家乡生活及朋友的回忆、以及对寓居北京期间的不得意和一种对社会不公的愤懑的表达。
分篇感受:
《自序》:苦闷挣扎的情绪为主,风格让我很奇怪的联想起了Beyond早期的词风,但是末段已经开始提出了自己对当时开始抬头的文学作为政治工具的提法的不赞同,值得关注;
《船上岸上》、《雪》:是描述自己和故友叔远一道上京的经历以及在叔远家里的见闻回忆。把青年人的那种激昂理想和受挫时的困窘描写得入骨,特别是对照《雪》中所写的叔远慈祥的母亲和温馨的家,不需多置一词,自然让人心酸;
《连长》:作为第三人称的描写军旅生活的作品,似乎更在意经营出连长和妇人之间的那种渐渐认真和不能割舍的感情,总感觉重点和沈从文一般的军旅作品不同;
《我的邻》、《在私塾》:又是可以并读的文章,前者描述自己住所那极其嘈杂和不堪的环境里,那些庸碌的人群;后者用田园牧歌的笔调回忆了自己幼时的私塾时光,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学的一些看法,似乎颇有点卢梭的《爱弥尔》的意思在里头。他对于代表了自己心中净土的故土的憧憬,此时可见其端乎?
《老实人》:一个有点意思的短篇,可惜当时的白话夹杂上沈从文还有点不太顺溜的用法,看着略略辛苦,但是一个孤独的读书人(老实人),在故事里一点小小的奇遇中却终究没有得到任何喜剧意味的结果;
《一件心的罪孽》:读来隐隐有些私小说的味道,主人公纠缠在自己纯粹理想化的对美人的单恋和憧憬中,于有机会时没有接近见到,却在对方毕业离开之后,在公车上偶然看到,然后竟然感觉到了一种幸福。沈从文似乎想在这里讨论一些关于人生中人与人之间奇妙交集和关系的玄妙之处,不过夹叙夹议的风格稍微让我看得有点累,而且笔触始终围绕着‘我’的心理活动在铺陈——难道这就是文体作家沈从文的又一个尝试?
《一个妇人的日记》:寡居妇人平平淡淡的家常日记,笔下的生活,和沈从文自己的家庭有些微的相似。家长里短的闲话、流畅平易的用语,读着读着,竟然仿佛都能想起我自家父母姑姨,所以,是我很喜欢的一篇。原刊载时所及的前言也托为朋友梦中念及家人而作,可想见作者当时心情。
最喜欢的作品:《船上岸上》《雪》《在私塾》《一个妇人的日记》,一回味,这些依然都是集中在对故土和同年的回忆和憧憬上,没有办法,这本也是沈从文最擅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