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战争毁掉的人生

很少有书的开篇题辞就能如此直白而且精准的描述全文的主旨,而《西线无战事》就是这样的书。

“这本书既不是一种谴责,也不是一份表白。

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的一代人,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

”西线无战事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主人公的视角是真正从学校被直接送上战场的年轻人,被灾难卷入之后,世界观和人生观被摧枯拉朽的彻底掀翻,而荒谬的战争,残酷的战场上,新的世界观无从谈起,于是主人公和战友们就在对于苟活的期盼和对不知何时就会降临的死亡的恐惧中慢慢煎熬。

这是半自传体的作品。

而雷马克经历的战争和乔治奥威尔的游击队生涯、和沈从文的操练、剿匪生涯比起来,显然是正式的多,正规部队间的厮杀,也残酷得多。

并未过分渲染战争残酷的《西》,已经让人神伤,从同一个班级走出的同学已经死伤殆尽,而主人公在停战前夕阵亡,作者用更为平静的笔调描写了死者的安详。

其实这的确是一种解脱。

从许多‘战后文学’里,不难看到那些被毁掉的一代,回到日常生活里,将会面临更加可怕的空虚和孤独。

他们再也无法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了。

读完《西》,我忽然意识到,塞林格一定也亲自参加过战争,才有可能写出像《九故事》当中那些‘被毁掉的人’的种种入微心理,而这些心理,同雷马克在书中表述的情形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随手一搜,的确如此。

他们一位是参加了一战,另外一位则是二战,可叹的是,这荒唐的轮回,相隔不过仅仅二十余年。

那些塞林格笔下的人,空洞的生活着,甚至最终走向了自杀的绝路,相较之下,《西线无战事》的主人公,也许真是幸运的。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这句话或许存在争议,但是《西线无战事》足可作为它沉痛的注脚。

17 Dec 2008 , 写于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