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神性

从我的观点看起来,写书写到像罗杰·泽拉兹尼(Roger Zelazny)这样的话,作家的瘾就算是过足了。

像神一样创造出自己的笔下世界,这就已经够自由了;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惯于创造出‘创世神’的作者,这得有多拽啊。

我这感觉是从读《光明王》(Lord of Light)而来,但是却不仅仅如此。这本书的创意,放到现在或者不算多么惊世骇俗,但是,听听人家的评价——“他是第一个把神话体系引入到科幻作品中的作家”,就知道有多么的前卫了。某个星球的整个的神话体系,众多神诋,其实不过是被称为‘原祖’的一批人类罢了。他们用高出当地的技术为工具,压制了本地的强力生物之后,始终监护和控制着星球的发展,并且为了自己的地位而刻意压制当地的科技发展。而作为神诋当中的叛逆者的萨姆,不赞同同伴的做法,毅然开始了他的反叛,带领属于自己的信徒进行着反抗‘众神’的战争。

作为反面的诸神,作者采用的是似模似样的印度神话体系的诸神,而萨姆则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建立了佛教,化身为佛陀来发起反抗的力量;

这样的创意固然有新意,更加重要的是,他就属于我最待见的那种可以写出‘气氛’的一流作家。随便翻开一页,不知道前因后果的情况下,你绝对会有在读《罗摩衍那》的幻觉,诘屈聱牙的名字,缠绵的行文方式,韵文一样的对话,整个就是在写古代史诗了,而当作为佛陀的萨姆每每开口,都恍惚是从禅书上直接摘录的机锋,韵味悠长。这个美国佬,他怎么就可以把和美国文化八杆子打不到的东西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的?这就是底蕴啊,估计凭着这个就可以把人唬的一愣一愣的;如果搁古代那种神话史诗流行的审美年代,还指不定他能山寨出怎样的作品呢。

另外,不由自主的想,泽拉兹尼选择了印度教这个相对遥远和无关的宗教,以及佛教这个相对最为温和的宗教作为模板宗教,是不是也有省去一些不必要麻烦的考虑呢?不妨设想如果换成基督教/伊斯兰教之类的话……

尝到了甜头以后,不难理解罗杰·泽拉兹尼为什么可以写出《安珀志》(Amber Chronicles)这种神奇的小说了:这次的神更加彻底,处于奇幻体系中的安珀,这个唯一实在的世界,它的投影造就了其余一切空间的一切世界,而具有最高意义神性的安珀诸王子,他们的历险和经历早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人一等,作为投影的诸世界,都只是他们游历时留下的足迹和记忆而已。这种大气,奇异的设定,能不让人惊叹么?

在带着点戏虐来揉杂各类题材,背景的调皮劲上,罗杰·泽拉兹尼和赞斯系列的皮尔斯·安东尼颇有相似的地方,而且开起玩笑来也是娱乐电影味道十足,但是后者的格调却明显低了一档,同样是娱乐片,一个是暑期档的大投资作品,一个是更多无厘头的小成本,不比不觉得,但是放到一起,高下立判。

创造性的题材开辟,写什么像什么的深厚功底,无怪乎乔治马丁不吝以最高规格的词句来赞扬他,更值得思索的,是尼尔·盖曼的大热作品《美国众神》(American Gods)扉页的献辞:“献给罗杰·泽拉兹尼”,这部彻底解构美国乃至世界神话体系的杰作,的确本身就是对泽拉兹尼创作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扬;罗杰·泽拉兹尼’客观‘的,’科学的‘,从正面去分析,去描写了神和神性,而他的后辈们则更进一步,开始冷静甚至带点冷酷的态度来剖析和解构神们。读过美国众神的人,恐怕多少都会对’神‘产生点怜悯之心吧?

静心一想,这种想法真是有点可怕,这些智慧的人,写下的作品会不会反而太过放肆,让即使愚蠢的人们也开始被不该有的狂妄所支配呢?只怕到了那天,”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束手无策‘”。

04 Aug 2009 , 写于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