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9路车的纪念

春节回家是一次团聚的旅程,但是很多时候,也是一趟不由自主的对于记忆的检阅。

今年春节,在家的几天,安逸得很,虽然没有多么丰富的活动,但是就算只是就着家乡古城那冬日里温暖的阳光,也是好好的让自己休了个热闹的假,不过期间一个突然的小消息让我有些震动——9路车被取消了。

不能说9路车是看着我长大的一趟车,那的确扯了;但是,确确实实可以说是和我一起成长的一趟车吧?自从南湖大道开通之后,9路车就开始了那连接岳阳东西主干道的工作。它和我在家乡的记忆就难割难舍的交织在了一起。

搬过几次家,但是,我的家一直就在九路车站的附近;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姨妈的家也同样如此,而这些地方也是我节假日最常跑的几个地方;我的小学、初中、高中也无一例外的座落在车站的附近… … 扳指一算,顿时让自己失去了讥讽我老婆这辈子就没有离开过某条街的勇气。

在小时候,一条完整的9路车的路线,几乎就代表了整个岳阳的距离,是那么的悠远,那时仿佛觉得,这条晃晃荡荡的线路,几乎可以涵盖了全部的生活;9路车线路范围以外的岳阳,那便是带着些许拓荒和探险意味的区域了——至于类似城陵矶那种地方,简直就是新大陆的远征了。直到有一天,我爸带着我从家里一直走到了奶奶家,虽然耗时颇长,但是终于在观念上扭转了我关于9路车的路程不可跨越的想法;

到了高中,更是开始了我每天两趟9路车的漫长的征程。现在还记得,每天吃完早饭,从抽屉里摸出老妈从银行里换好的金光灿灿的两枚5毛钱硬币,然后背上书包出门的情景,以至于交友不慎的我从此被以H为首的一小撮人冠以了‘硬币王子’的称号。早上,在家门口的车站,看着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9路车头远远驶来;晚上,在渐暮的洞庭湖畔,岳阳楼边那个古色古香的候车亭成群结队的登上等候的9路车。这样的生活稳定的持续了3年。

高中三年,按理说是思想习惯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我果真存在所谓思想的话。就在摇摇晃晃的9路公交上,每天感受着岳阳的早晨,体会着岳阳的傍晚;观察着四季的晴雨,也看到过不常见的雪、雾;而每天放学的时候,一大帮同学呼啦啦的占据整整半个车厢,然后如同一群喧闹的喜鹊,一直策到最后一站一站的挥手下车的场景依然仿佛在眼前,还记得某天的归途上,终于不堪其扰的一位中年妇女就和班上几个活泼的女生为此大吵了一通,如今回想,不由的有些赧然;

到了后来,对于九路车的熟悉早就到了远远百米,只需要看见那敦厚的车头,就能凭直觉知道这是9路车的境界,在我的心里,9路车就算不是私家车,也至少算是小区巴士的地位了。而坐在车上那些发呆打瞌睡、那些神游物外的时间,在那些自在的岁月里,也不知道给我带来过多少稀奇古怪的想法;

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在汽车经过巴陵大桥时,如果天气恰恰合适——不是阴雨,但是阳光却又不是那么的热烈,最好是依稀有着淡淡的薄雾,这时向桥的南面望去,可以看到错落的火车铁轨向远方延伸,然后在远处隐隐可见的火柴盒般大小的房屋以及黛色的山脉下会合。那时常常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是,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我就顺着这些铁轨,一直到那些看不到的远方去呢?读书?工作?生活?其实这些概念在当时还是一团模糊而已,我也原本不会想得太深,因为哪怕只是那些可以看见的青山,对我来说,也觉得太远太远。

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已经变成了事实。而曾经是我脑中如此稳定,实在的9路公交,居然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那些曾经和我一道在9路车上嬉戏打闹、然后在各自站点挥手回家的同学,今天也早已如同那些花儿,散落天涯。

所以站在多年不变的站点,看着有些陌生的诸如50路、31路在来回穿梭,哪怕路边的灯笼高挂,春节的鞭炮时时可闻,却依然无端的有些寂寞。谨以此细碎的文章,作为写给消失了的9路车的纪念。

29 Jan 2009 , 写于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