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在历史上、民族记忆里的形象和脸谱,就在这著名的一战一论里定下来了;小时候翻这一篇的时候,不去细思微言大义,反而的对文章里‘不禽二毛’里的‘二毛’这个词印象深刻,心里觉得真是萌萌的。
等到后来,多多少少再读了些文章,反而只是好奇,宋襄公这么迂腐,后世当作笑话来讲的君主,为什么依然可以跻身春秋五霸——虽然是有争议的‘下两霸’,但是,想来其千年以来的形象想来不当是如近年来这样的一边倒的不堪。
最近读公羊,也略微看到了笺注里就宋襄公的‘泓水之战’里,三传的不同观点:
- 左传当然就是这篇最著名的《子鱼论战》,“借子鱼之口批评他‘未知战’”;
- 榖梁传“更直斥他‘过而不改,又之,是谓之过’”;
- 可是公羊传“却歌颂他‘正’,‘临大事而不忘大礼’,‘虽文王之战也不过此也’”;
儒家派系众多,随时间也互有起伏更迭,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当然是其魅力所在,对于宋襄公的行为的判断,若以不同的标准和出发点来判断,自然也有不同的结论,这才合理,也是读这些经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