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过的比我想象中似乎要变化大一些。
Moonshine 054
今天是上一篇日志两个月(大概)之后了,提起笔来,斟酌半天,却也只能写下Moonshine 054这种自我放水的标题。
漫长的告别
书一到手(除掉书皮和腰封),意外舒服的装帧和纸张,封面设计质与质感,实在适合摆拍。并非我对形式的喜爱大于内容,只是并非初读的小说,加上又是精装本,那么考量的范围当然不能仅限于内容了。
如果非要挑刺,我只能说插图(且不谈并非穿插在书中而是集中在前面)的风格和整体的仪式感有着格格不入的疏离感,未免有些遗憾。
可是彻底体会到精装本的优势:随时随地可以摊平开来,放在桌上、高几上,腾出来的双手,在寒意十足的冬天,一手咖啡杯,一手慢慢翻书,这凭空就生生可以多出一星来。如果真有一杯‘螺丝起子’,就是加星爆表也不无可能。
更何况这个译本我格外喜欢,一读前几章,简直有点懵,我可是读过其他译本的啊,但是这本读起来的味道,怎么迥然不同?纠结之下,甚至特意翻出以前读过的版本来对照,的确区别明显。
绝对不会为了叙事效率而贴近中文口语的散文化的断句,偏「直译」的比喻的翻译方法(简单说,就是译者并不会为了读者方便联想而去试图对喻体进行本地化的努力);这些毫无疑问会带来所谓‘翻译腔’的感觉,但是,不论是被打断迂回,甚至有些故意的相似结构的排比译法;还是直接把英语中一些约定俗成的喻体不加本地化的直接翻过来;这些引导(或者说‘逼迫’)读者放慢阅读,在吸收之前自行反刍的方式,反而放大了作品语言的美和独特。
我一句话不说,让他继续带球前行。(姚)
对照更安全的译法
我一句话不说,让他继续主讲。
怎么说呢,读的时候,分明稍微顿了一顿,可是反刍之后,脑子里却偏偏涌出一种‘这家伙真调皮/玩世不恭’的莫名联想;书里类似的例子并不少,以至于读着读着我会这样想,倘若请林少华再去把村上自己对钱德勒的日文译本翻成中文,恐怕大抵如是了。
在林氏译文争议很多的今天来说,这未必是优点,但是我喜欢。
偏偏经过这一层滤镜之后的钱德勒,比起村上春树来说,固然少去了村上后期的‘社会思考’或者‘人文关怀’,但是那种本来是村上长处的爽利和洒脱,同钱德勒比起来,却真的还逊色了几分。
尤其是在《刺杀骑士团长》之后,我开始感叹村上春树可谓从钱德勒开始,临近末了,还是没能翻过这座山来。
青岛之行
在雨天(特别是转凉的秋冬之际)访问青岛不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如果是忽然落在头上的不得不去的出差,则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
关于金庸的去世
2019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去世了。
赴宴之前
这本集子的序言写的相当的精妙而不刻板,巴洛克刀柄、刀身、刀刃等等比喻美妙而精准;而且对于「幽默」、「深刻」的对照,也很是得体。
献给折颈男的协奏曲
读伊坂幸太郎对我真是种辛苦的练习。
Outlook Web Page Mail Solution (Based on Sublime Text)
Recently I really suffered from my lagging Outlook App (Windows7) , on which so slowing response for all kinds of operations. Sometimes I even need to wait for mins for some refreshed mail box. And also it seems not caused by just ‘old laptop’ or just Hardware related topics, since my laptop (HP1040 G3?) is not so ‘old’ one, while other programs still running smoothly there.
Moonshine 053
进入五六月之交的时节,温度却反常的驻留在30°上下徘徊,其中还间杂着更凉爽的几场雨天,实在不像是典型的杭州夏天的前奏。
读沈从文传记
最近很是读了一些沈从文先生的传记——这样说其实并不精确,说是「一些」,其实不过是利用网易读书每天一小时的免费时间来读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沈从文的后半生》以及《沈从文的前半生》这两本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