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桥词典》

读了很久的《马桥词典》,并不厚的书,因为放在家里,每周回去时,拖出来便翻一下,以至到现在都还没有彻底看完,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这本书。

我甚至并不敢说这是一本好看的书:因为我某种意义上根本没有对其做客观评价的资格,因为如同乡音,湘菜,骨子里先天烙下的东西,让我根本无法拒绝它,乃至一开始就沉进去。

这貌似是一部长篇。但是也有人说,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我觉得更像是一部散文集。

韩少功也谈到过,他想用这些词条和意象,去打通一些东西,比如,打通马桥和世界,或者说打通过去和未来,由小见大,然而又绝非是简单粗暴的说理式的拔高意境,他的文字很让人舒服,也许正因为他的谦卑,一花一木,一个看上去再普通卑微的农民、在他笔下都有着其存在的独特性和伟大。

还是要感谢沈从文先生,读他的书以前,我对中国自五四以降的大部分小说都是敬谢不敏的,然而读过他之后,才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狭隘判断和浅薄认识,才开始慢慢的去接触少量的作品,例如我读到了汪曾祺,例如我读到了韩少功。倘若湖南的文学果真自离骚以降的所谓‘伟大的传统’,韩少功或许可当其一环。

当然,对于我来说,《马桥词典》意义不仅如此,我还从里面第一次知道了那么多自己以前用的烂熟却偏偏写都不知道怎么写的用字,用词。

比如:

稀下的(当年同学间颇流行用‘西夏的公主’来形容对方….)

醒崽

嬲~ (虽然发音或者有少许不同)

火焰低(曾经有一个女生绘声绘色告诉我她多次看见将死的亲友的诸多事况时,颇自怜的说家里老人结论是她天生火焰太低,可是我一直听成了‘火眼太低’……)

了难

夷边

归元

等等等等….

读到这些,如同有质的事物在敲击着我的记忆,如何能不深刻呢?

14 Oct 2007 , 写于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