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Mar 26 18:15:29 2002 **
读完了大仲马的《昂热 皮都》和《德夏尔尼伯爵夫人》;掩卷后,感受良深,原本是因为关心皮都和卡特琳的情况,而一气读完,结果,不光作者,就连我也不知不觉的把主人公换成了路易一家和他们身边的人。 对“爱情”的关心竟然轻而易举的被宏大的历史所压倒了。我,仿佛也卷入了法国大革命。
大仲马在肯定历史车轮不可逆转的同时,似乎对路易十六倾注了更多的同情,甚至赞美。
为什么末代的皇帝纵是更具有一种奇特的魅力?正如洪迈说过,每当国运存亡之时,定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认为,似乎只是因为往往被神化的君主,在最无奈的时候,才终于显示出他们非神的一面,而这却大大出乎常人的意外。
把路易十六等同于魔鬼、暴君的革命者,在发现路易十六居然会和蔼的教儿子拉丁文,居然会陪着孩子游戏,居然像一个普通的法国人那样有着七情六欲时,自然会深深的被震撼了。
革命,本身就应该是针对一种制度的运动——然而它的破坏性使它的余波带来的毁灭是那么的可怕。当然,这里头少不了一批伪革命者和投机分子的推波助澜。《夏》中那些血淋淋的场面(尤其是它们通常会发生在一些善良正直的人身上)让我不寒而栗。革命是不应该针对人的,然而事实是失败就往往意味着死。
路易十六更应该被流放而不是送上断头台,法国革命者在那时候更像是一群红了眼的复仇者,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君主在为了维护一种已经延续了数百年的制度而受尽磨难、恐惧、不安后,所拥有的至少是一种精神上的神圣和发自内心的尊严,“那些慷慨就义的革命者也不见得比一个落难的君王更接近上帝的心。”
当把对一种制度和社会的怨恨发泄到某几个人的身上时,革命的光环会黯然无光。很多人都对这样的革命失望了。我不由的想到,中国革命是不是也沾染了无数也许不应该沾染的鲜血那?答案简直是一定的。
人类还远没有到可以清楚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 的地步——尤其是当个人融入到阶级当中时。而革命中的”矫枉过正”又必然会使继承者耗费一段也许更长的时间来调整,这同样也是难免的。
毕竟,“人类历史的进步,是伴随着阵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