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掠影

pic

最应当出去游历的时间,其实就是读大学的阶段,有闲,省钱,更有闲心。所以我最引为憾事的,莫过于当年没有趁着有大帮的同学驻扎在西安的时候,随大流去蹭上一把。所以,虽然那个带着汉唐遗风的古都,一直颇令我向往,但是我却始终未曾一访。

结果就在前天忽然被老板一声令下,我就只有屁颠屁颠的打包往西安赶来,进行一个两天一晚的匆忙的行程了。

忽然意识到,曾几何时我一直以跨过长江为目标,可是我却忘了我自己也从来没有踏足过家乡以西的地方。更何况我搭乘的航班是经西安往乌鲁木齐,所以光从旅客相貌来看就很是有些“国际航班”的趣味:有戴圆帽,穿长袍的胡须老人;有深眼高鼻的卷发小伙;空姐中都有几位漂亮的非汉族姑娘——等到发放点心的时候,看到盒子上贴的小纸条:“清真Kishore(不确定,后来查找,kishore似乎是一个姓氏,为何写在这里?或者是我记错了?)”,更是新鲜。

两个小时的顺利飞行,快抵达时,居然可以从茫茫的云海中看见一尾黛青色的鱼鳍一样的山巅,实在壮观。有这种魄力的山,也不晓得究竟是谁?

出机场,本来一直为传言中的混乱的咸阳机场出租车而担心,可是还算顺利的搭上了一位健谈的,严格打表的小伙的车,很顺利的抵达了酒店。

本来就没有任何游览的空隙,只能走马观花的扫视一下大街小巷。没有高楼,设施也没有诸如杭州上海那种透着刚撕掉包装纸的油墨味一样的“新意”,和北京很有点类似的调调。而所谓“一环”的古城墙和护城河,保持的还是很有氛围的,不知千年前的万国来朝可是会经过同样的地方?当然,映入眼帘的琳琅满目的小吃店,更是让人精神一振。

接下来密集的工作安排则是昏天暗地的,以至于间中只能抽空到酒店后的回民街吃了一碗哨子面来果腹。不知道这碗干拌面式样的面条为什么会取这样的名字,但是酸辣的调味还是让我胃口大开。可是即便如此,我还是拿这个“小碗”没有办法,看来分量上,西安的确是名不虚传。

晚上接近十点,一行人才收拾完成,在当地似乎颇有名气的“西安饭庄”吃饭——Local从来不来吃,有西安的同事宣称。这个道理就和杭州的楼外楼一样吧?等到结账出门,服务员都已经困意十足了。不过西安的街头依然车水马龙,灯火通明,让我对这个古老城市的活力有了点新的感受。

次日,得了点空,于是去超市买点特产,一路阳光普照,人群熙熙攘攘。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治安联防”桌前坐的却是一个个好整以暇,穿着各异的公务员摸样的人,闲聊的神态完全无法让人紧张起来。正在打车的时候,一位骑着电瓶车的小伙子蹭过来搭讪:“你们去哪?”拒绝之后,同事总结说,西安电瓶车载客也是一个特色了……我脑子里已经开始转动关于利用杭州公共自行车载客的可行性了。

说起西安的土特产,曾在西安读书的同事正在超市选购,忽然接到朋友短信问他在哪?他回答曰:“西安”。

回复来得格外的快,因为只有一个字:“枣!”,看到这个,他只好怏怏的骂了一声“这家伙”,然后哀叹着又从货架上多拿了一包红枣……

除了枣,像核桃,柿饼这些似乎也是Local们推荐的礼物,还真要尝尝到底如何了。

从来没有这样迅速的掠过一个城市,特别是它本身还颇值得细品的情况下。早餐时间,厅内穿梭的多半是外国游客,英语,日语此起彼伏,西安这个曾经是世界上最具包容性的移民城市,看着这些游客,如若有知,不晓得会不会有唏嘘之感呢?

一天多的过访,说掠影都有些没底,简直就是远远的眺望湖水上的倒影了,但是这种和长三角迥异的氛围,却让人倍感新鲜,也许有一天,能够缓慢的来体会一下西安的节奏吧。

那次是去面试的,好感慨。
26 Sep 2009 , 写于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