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读过前作的来读这本书自然会感觉到重复有点太多了。特别是新内容里头,关于马蹄金和麟趾金的部分,个人又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最致命的是当我读作者复述自己关于汉宣帝不应该是因为故意恶心刘贺而选择(生造)海昏这个名字时,越想越不对劲:
首先是从动机来讲,作者认为汉宣帝既然目的是出于怀柔,那么就不至于或者说不必要去用一个名字来继续讽刺刘贺,可是这未尝不是汉宣帝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方面为了缓和反霍光派系的群情,另一方面他也必须要捍卫霍光废帝一事上的正当性,以及支持霍光废帝时所主张的观点,毕竟这是他登基的法理所在;因此,即使汉宣帝本人未必对刘贺有什么恶感,但是他也有足够的理由来做这样的“恩威并施”。
另外一个方面,虽然我也认同作者提到的西汉中前期依然坚持封侯名必据封地的观点,但是且不说目前并没有确证(只能自由心证拉来东昏县做参考)海昏县确有其地,就算真有,汉宣帝从莽莽的封地中挑出这块来暗搓搓的恶心下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何况,即使从前没有,那也不是问题。因为,不要忘了,汉武帝时期就有个绝好的例子,冠军侯霍去病。
这个冠军侯就是明晃晃的取“功冠全军”的意思(一旦有一例,那么作者立论的根基就不牢了,何况二十七天废帝之事在汉朝当时就是件极其奇葩的个例),而后根据这个封号置冠军县,这样一来,海昏作为地名在当时存在与否,其实也对结论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影响了,因为至少不能排除宣帝是先封海昏侯,再置海昏县的可能性;
这当然依然是一个未决的专业话题,甚至因为其主观性,时隔千年之后,恐怕完全澄清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对于读者来说,细思恐极的是,我不相信以辛德勇老师的学识素养,会无意间忘记霍去病这个例子,而反远远的到东汉去找不义侯的例子来澄清。只能有点揣测怀疑这是作者在筛选论据了…那浅显的例子我这种外行还能勉强有点分辨,但是再深一点呢?那就完全抓瞎了。
所以,要仔细的读,谨慎的想,任何书都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