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古龙:「情人箭」杂谈

「情人箭」算是古龙早期作品的异数了,因为他进入鼎盛时期之后,很少对自己早期作品(1964年为界)的人物、事件进行援引:分界线大概就追溯到「铁血大旗门」、「浣花洗剑录」和「武林外史」而已,其中的主人公还会作为他故事里提到的一代名侠来引人遐思,或者更直接一点的就是和那些他中后期的著名系列的主人公有着师承关系。

比如,「铁血大旗门」中的铁中棠、赤足汉之于楚留香、胡铁花的师承关系(甚至有人推断是血缘关系);「浣花洗剑录」中作为经典提到的紫衣侯、白衣人以及方宝玉的决斗;比如「武林外史」中作为阿飞父亲的沈浪,以及多次提到的上代名侠的沈浪、王怜花等等,还有掀起波澜的「怜花宝鉴」。

可是,「情人箭」这部书相当的有意思,因为它可以算是古龙最后的一部典型意义上的「传统风格」的武侠小说了。和它同一年或者再稍晚期间出版的几部书,赫然就是古龙开始推陈出新显示出迥然不同的「古龙风格」的作品:「浣花洗剑录」(同年)、「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次年)。而只有情人箭却还是一部虽然隐约可以看出古龙峥嵘,但是主体上并未脱出前人窠臼的「传统」的武侠小说。

但是,古龙即使到了后期,依然会一次又一次的提起他在「情人箭」中写到的一场经典的决斗,那就是萧王孙和蓝大先生之间大铁椎对丝带的巅峰一战,所谓「至柔至刚」的一场对决。这场战斗的地位在古龙看来,甚至是和小李飞刀与上官金虹之战并驾齐驱的一战——由此可见,他对自己笔下的这一段故事是多么的满意。

如果细细的一想,这里还有更值得回味的地方。小李飞刀和上官金虹的那一场对决,可谓写得至玄至简,根本就没对决斗本身有丝毫直接的描写,而萧王孙和蓝大先生一战则可以说是古龙早期依然采用的「实写」的巅峰,如果我记忆无误,从相遇开始到决斗结束下山,前后似乎跨越了整整三章之多,而决斗的细节,从前期等待,氛围营造开始,到徒手对决,到中途休息,再到各自换武器再战,古龙写起来可谓细节毕现,一招一式恨不能描写的如亲眼所见,这可是只看了他后期作品的人很难想象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写的详细、可信、有趣,兼且激动人心,可谓直追金庸,甚至直接让人联想到洪七公和欧阳锋的最后一战(1959年),而且我相信古龙绝对也是受到了「神雕侠侣」这一个经典段落的影响。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即使古龙可以写出这么好的细节描写,可以写出这么精彩的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却再1964年之后,开始独辟蹊径,毅然开始了自己的「新」武侠之路。因为,即使他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却依然在金庸的阴影之下,最多做到逼近,却实在难以谈到超越了。

让人庆幸的是,从此之后,古龙也的确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只有他的作品,且毋论「金古之争」这种永无休止的讨论,至少是真正的可以在「金庸」武侠的风格之外竖起了一杆完全不同的大旗,为属于自己的作品和人物打上了独一无二的烙印。

而他早期的作品,即使是巅峰的「情人箭」,有着一波三折的典型老武侠情节(杀父之仇-受冤屈-澄清-再受冤屈-再澄清-再…..-水落石出/大仇得报/抱得美人归),有着传统武侠中的典型主人公(嫉恶如仇,宁折勿屈),精良的细节描写,精彩的武功描写,复杂的感情纠葛,甚至还有少许初现端倪的古龙式悬疑,可是到了今天,除了会被人们读到后而想起的「蓝大先生对萧王孙」的惊世一战,还会有多少人知道「展梦白」这个主角的名字?甚至又有多少人在读到「蓝大先生对萧王孙」的时候会知道这是属于「情人箭」的故事呢?

PS. 有趣的是,洞庭湖上君山岛又再度成为了全书正邪大战发生的决战之所,这座家乡的小岛现在打造的方向似乎隐约是「爱情之岛」——在我看来还不如打造成「武侠小说帮派聚会及决战之岛」较有前途一些,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个类似9 ¾站台一样的所在呢。

04 Jun 2013 , 写于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