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再读后

真的不是为了凑最近电视剧新播的热闹。我拿着kindle在书荒期间就开始读射雕三部曲,恰恰在这个时候读到了《神雕侠侣》罢了。

发现自己还是不喜欢这部书;当然,这不意味着它不够好看——应该说读的时候还是很爽快的,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是在初二,而且上下两本书,我是先从表姐那里拿到了上集,下集还是表姐颇费周折的拿来,为此还特意跑了一趟;至于到底是她找时间送到我那当时还是黄土仆仆的正在开山增建的初中学校,还是我在一个雨天的下午和她一起在她同学楼下(就在家乡当时的东风广场对街)等书?时间太久了,上述的记忆被《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所交织混淆,竟无法确认了,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看完一半急切想知道下面故事抓心挠肺的急切,即使过去了二十年,却依然恍若眼前。

可是,这次重读,仔仔细细读下来,我依然不太喜欢这太多的巧合。

‘无巧不成书’,本不应该过多的苛责,何况这是武侠小说,但是,象神雕侠侣这样全篇推进和故事都极度依赖非常脆弱的‘偶然’的情况,特别是放在‘经典作品’里,实在显得金庸在这里有些潦草了:首先是在《射雕英雄传》中一以贯之的老习惯,天下那么大,可是主人公走来走去总是可以在各种凑巧的地方碰上全天下最强的数人,这种设定到了《神雕侠侣》里头可谓变本加厉,而且最无语的是那些在破庙、荒村、雪屋如假包换的‘偶遇’;

然后,决定杨过命运的遇见神雕以及剑冢,完全是凭空造出来一个空前绝后的独孤求败,这种为了情节推进而人为放置宝箱的行为,现在出现在金庸身上实在是不可原谅——就算独孤求败逼格写的再高也掩饰不了这个本质;

而且,决定了整个情节走向的绝情谷底相会,同样也是种种极小概率事件的堆积促成。

我所欣赏的巧合,并不是我们在1%和99%中总是遇到那么1%的机率,而应当是,主人公在50%对等机率下选择一条路,而引导着情节、结局走向了异常奇妙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看,金庸小说的大部分,恐怕都属于前者。

这点上,看看古龙中后期的作品,会发现,在他笔下,这种影响主线的‘小概率’事件出现的不多,或者,即使真出现了,到了末了,你才发现,其实,这都是智者的算计罢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读的越细,对金庸利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性格的本领在同侪之中绝对是突出而超群的;按照沈从文的话来说:”要贴着人物写“:

杨过和郭襄谈论天下英雄时,短短几句杨过对郭靖、黄蓉、黄药师和鲁有脚的反馈评价可谓绘声绘色,掩藏在沧桑磨砺之后的沉稳下的,依然飞扬、骄傲的个性跃然纸上;那种明显‘亲疏有别,爱憎分明’的性子依然有趣的紧。

杨过大拇指一翘,道:“对!郭靖郭大侠,算得上是大英雄。”

杨过道:“你说的是郭夫人黄帮主?嗯,也可算是一位大英雄。”

杨过道:“这是桃花岛黄药师,那是武林前辈,我素来敬仰的。”

杨过道:“你说的是鲁有脚鲁帮主?此人武功并不怎么,也说不上有甚么大作为,但瞧在‘锄奸杀敌,为国为民’八个字上,算他是一号人物。”

而,即使是小人物的言语,也同样不含糊,在英雄大会上,梁长老那一番不卑不亢、亦庄亦谐的发言可谓极有分寸,单是一段话中本来一下涉及了三任前帮主,在他说来却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不愧是第一大帮的核心领导层,能写出这发言的金庸,不可谓不老到——从各个意义上。

我们想,丐帮弟子遍布天下,虽然都没甚么本事,不能有甚么大作为,人数倒也是不少的。要率领这十数万人马,正如黄前帮主所说,非得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不可。我们丐帮虽不能说人才凋零,但要像洪老帮主黄前帮主那样百年难见的人物,那是再也遇不上的了,甚至像鲁故帮主那样德能服众的人品,也是寻不出的了。我们想来想去,只有请黄前帮主勉为其难,再来统领这十数万弟子。黄前帮主倘若不答应,我们只有苦求到底,可是眼前却有一件大大的为难处。蒙古鞑子这一次南北大军合攻襄阳,情势实在紧迫。黄前帮主全神贯注,辅佐郭大侠筹思保境退敌的大计,这一件大事非同小可,我们若是不断拿一群叫化儿伙里的小事去麻烦她老人家,天下的老百姓不把我们臭叫化骂死才怪?因此我们思前想后,只有另行推选一位帮主才是。

读到这里,当时我就反复再读了一遍,暗问自己,如果我要在类似场合去说明类似的状况,我会怎么说?能说出和这话一样水准,甚至更好的说辞么?无把握。

如果有朝一日,金庸先生真能稳固的,毫无疑议的扎身‘经典作家’之列,靠的也许就是这个了。

老书越读越有趣
22 Dec 2014 , 写于 再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