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威克外传读书笔记

从前初读的时候,就好奇为什么这样一本“啰里啰唆”、“东拉西扯”的小说能成为狄更斯声名鹊起的成名作,因为虽然当年后半段渐入佳境之后我承认即使是当年汲汲于曲折情节和故事的我也被吸引住,但是确实也相当不理解,英国的广大市民怎么就会被这么一个慢热的故事而打动?

时至今日,我可能勉强才懂了。还是要设身处地的去代入想象一下:假如今天的国内的报纸上(或者公众号吧),有一位文笔流畅的记者,用连载的方式写一个有点迂腐有点不接地气但是绝对善良正直的‘俗人’游历各地的小说故事,今天杭州,明天绍兴,过段时间还一路跨省去安徽江西湖南,然后每段旅程都用(哪怕是作者生造的)当地的轶事、坊间传说来穿插主线,同时惟妙惟肖的描绘当地的风土人情,间中不乏无伤大雅的自嘲和嘲人,这样的连载成为热门被广大读者网友追更,难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然后等到了山姆·维勒出场,这个文学史上都该留有名字的、属于英国人自己的桑丘,直接把整本书再次拉到了新的高度。原本在小说最开始,更多作为讽刺揶揄对象的匹克威克先生,也在故事进行中因为他的正直和三观正而变得越来越可爱,而他在我眼里最大的缺点——“远离群众”,在山姆的帮助和桥接下,不但没有让这个故事失去了下层视角,反而意外的让它具备了奇妙的不同机位和阶层的视角。得益于狄更斯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天才的观察和笔力,不论是乡绅贵族们的宴会,还是维多利亚时期下层居民的街区甚至是监狱的生活细节都有着纪录片一样的细节和逼真(同时带着适当的、让阅读能够更加愉快的‘夸张变形’)。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英国人民不疯狂追更,那才是件奇怪的事情。

但是,光是上面这些已经初显狄更斯天才的文笔、风趣的行文,和那些维多利亚时期迷人的细节之外,似乎还不足以解是它是怎么跨越了民族、国家甚至时代,一直到了今天还是一本值得读的,非常有趣的小说。哪怕算上狄更斯商标式的、对那些原本并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的下层生活和社会阴暗角落的描写(监狱、贫民区、律所……这些都是少年狄更斯靠自己的生活阅历真实见识过的环境,幸运的是,他有着独一无二的观察力和笔力),也似乎还差了点成为顶级名作的火候?何况也不难看出,嬉笑怒骂之间,狄更斯其实也无法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一窘境其实始终贯穿着他整个光辉的创作生涯,随便哪位读者似乎都能轻易感觉到,但是,微妙之处在于,似乎这并没有损害他的光芒。

究其原因,恐怕为什么《匹克威克外传》(或者狄更斯)究竟怎样能够从小报文学扶摇直上,皎然众人呢?答案恐怕还是只能在书里找到:

因为这个明明在嬉笑怒骂世间百态的狄更斯,却天真的花了好几章为(我猜)应景的圣诞节写下了暖洋洋的、不顾一切的婚礼和圣诞节的欢聚场景;他写了金格尔主仆这样的坏人末了却在匹克威克先生几乎是‘傻气’的宽恕面前幡然醒悟,浪子回头;他写了山姆对匹克威克孩子一般的忠诚和依恋,虽然读起来几乎不真实。可是,为那些苦难的人找不到出路的狄更斯,最终选择(如同他一生中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一以贯之一样)了用不讲道理的HappyEnding以及性本善的美好愿景救赎了他书里的人们。

从那时一直到现在。他的书恐怕也如此这般,救赎了因为各种原因读他书的人们,我们读狄更斯的书,也并不是为了寻求社会革命的正确道路,而是从这芸芸的世象中,品尝狄更斯为我们画上的这点玫瑰金般美丽的幸福。

05 Mar 2024 , 写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