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纪录片频道,家里的电视只要打开多半会被我摁在那里从头看到尾。
广告短小且精悍,恶俗者尤少,更难得的是从各类纪录片中,似乎可以看到那么些’大义’来……即,不论怎样冷僻的题材,只要用了心去拍去诉说,都能让旁人也被带入其中。 何况还可以从中读出一些作者本来意不在此的内容来呢?
例如,昆曲六百年中,提及当年梅兰芳首演时登台的广和剧院,同时也是后来,昆曲借助《十五贯》进京演出轰动一时的地方,本意当是喂叹命途的机缘自有巧合之处,但是更让我感叹的却反而是镜头扫过广和剧场时,在陈旧的招牌边几个更酲目的霓虹灯大字,“卡拉ok歌舞厅”,以及门口半闭的铁栏上的告示牌:“剧场关闭,严禁入内。”何其唏嘘。
前两天,看青岛时刻,提到青岛大学时,赫然而又自然的说到沈从文,那教授云集的小楼,八骏图,顿时我浮想翩翩,青岛固然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可是却还真是未曾联系沈先生来想过,可尢其看到片中再次提到张兆和同沈从文一道来到青岛时,忽然有些感慨:在我看到这张沈张两人合影的时候的触动——“走过了许多的桥之后”的命中之人,那杯”乡下人的甜酒”,湘行散记中的眷眷,那属于《主妇》的失落,在思想改造中的隔阂,和繁华散尽之后的相依相守。这一切的印象在短短几句旁白和配图中尽在脑中闪回,不由觉得神奇,如果观看者并不知道沈从文的生平,他在观看这同样的片段时则完全是另外种感受,正如我茫然不知的听着片中提了人的许多其他名字而毫无感觉。
体验这种东西真是因人而异,乐趣也正在于此吧?